孩子自信又能干,从会“工作”开始
文:李婷(芭学园教育督导)
“工作不是成人的事情吗,和孩子有什么关系?”
咱们先搞清楚什么是孩子的工作。
李跃儿芭学园总结了一句话:“能够使儿童获得发展的活动,叫做孩子的工作。”
很多游戏是不能给孩子带来发展的。比如一个喜欢小汽车的孩子,每天都在地上拿着小汽车开来开去。一年后,还是只拿着小汽车在地上开来开去。孩子的工作内容没有随着他的发展而发生变化。
另一个孩子也很喜欢小汽车,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,每天都会拿着小汽车在地上开来开去。
他的生活中也有跟汽车相关的经验,每次爸爸接他从幼儿园回来,都会把车停在地下车库,然后再回家;有的时候爸爸会准备很多东西,然后开车带着他和妈妈一起去度假……
一段时间后,孩子开车的工作里就加入了地下车库;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工作内容更丰富,加入了开车去旅行,整个过程出现了情景。
(在李跃儿芭学园,孩子们常常搭建“大工程”)
这个过程,我们看到孩子的工作内容是有发展的,他可以运用曾经的生活经验,利用物品实现自己的设想,这样的过程,我们就叫做工作。
还有很多适合孩子的工作,比如手工、绘画、塑形、粘贴。这些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
当孩子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后,他们需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身体去认知这个世界。孩子探索环境和事物,这些工作材料就是媒介,帮助孩子建立大脑神经元的连接,建构心智模式,发展意志力、手眼协调能力、社会性能力等等。
(芭学园是混龄班,图为四五岁的孩子在做缝纫)
工作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,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深入工作?
您可能会说:“我们家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玩具了,可他还是不会工作。”
“丰富的工作材料”,不光指数量,还有质量。
比如孩子喜欢做饭的游戏,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一套做饭的厨具,同时还要准备当作“食材”的材料。当他的游戏中需要蔬菜,他就可以找到蔬菜,需要排骨他就能找到排骨。
材料和材料之间是有逻辑的。同时材料是可被孩子想象的,我们叫“开放性材料”。比如一条卷带,游戏中孩子需要一座桥,卷带就会被孩子想象成桥,当孩子想吃面条,卷带就成了美味的“面条”。
(芭学园孩子们“过家家”的地方)
很多家长跟我说:“我们家给孩子准备了很多工作材料,但是每天下班了回到家,孩子总是粘着我。我说让他去自己玩,他就是不去,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。”
成人的情感是支持孩子发展的内在力量。不需要每天有很长时间陪伴孩子,只要在陪伴孩子的那段时间里,你是全人格的投入,享受当下和孩子一起工作的时光,孩子就会获得滋养,从而有力量独立工作。
(爸爸和孩子都很专注)
好多家长很头疼:“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玩,怎么引领孩子玩?”
其实家长找到孩子的兴趣点,站到孩子的角度,工作内容就会丰富起来。
比如孩子在喂“宝宝”喝牛奶,成人就可以先带着孩子去超市“买牛奶”,然后把牛奶“煮热”,再喂宝宝。把平时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,带入孩子的工作情景,自然就有得玩了。
(在孩子手中,材料一眨眼变成了有生命力的情景)
以前我带“亲子教育发现”课程时,有一次,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唱歌拉手晨圈。一个孩子对身边的妈妈说:“妈妈抱我,我不会。”
当时这句话吸引了我。
在后续的课程中,我发现,他穿简单的粘扣凉鞋,也说:“妈妈你帮我吧,我不会。”这个孩子已经4岁了,他几乎每次做事情时第一反应都是说:“妈妈我不会,你帮我吧”。
一天下课后,我学约妈妈聊聊孩子的事情。妈妈说:“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的工作材料很丰富,可以说是把芭学园的教室搬到了家里,而且也会陪伴孩子一起玩,每次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也都是我给他做的。”
聊到这儿,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。
(妈妈和孩子一起做手工)
其实孩子说“我不会”、“我不敢”,是不够自信,也就是“自我效能认知”比较低。一个孩子将来是否有力量面对困难,就看他是否有良好的自我效能认知。
良好的自我效能认知从哪里来呢?通过深入的工作,通过发现自己能做很多事情。
成人陪伴孩子玩的过程中,要让孩子发现他自己的力量,让他有成就感,而不是什么都替孩子做。
(在歌谣中开始新一天)
养育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,在这条路上,我们会一直陪伴您!
今年暑假,芭学园有两期“亲子教育发现”课程,点击咱们今天发的第二条内容,能看到课程详情,欢迎全国的家长和孩子来参加。
5天时间,咱们一起在芭学园的山林基地,边玩边学育儿。
可能您还想看这些文章
做 最 懂 孩 子 的 教 育
www.liyueer.com